|
|
绿色农业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13万亩 |
发布时间:2011-5-13 |
仅绿色农业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13万多亩,平均增产20%以上
5月9日,走进泽州现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看到栋栋菌棚排列,水灵灵的金针菇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介绍,这是省九三学社常明昌教授帮助建立的,园区年生产菇类2000吨,可消化玉米芯、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5500余吨,辐射带动1000余农户致富。园区现在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食用菌产业重大项目示范基地和全省最大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这是省九三学社和我省市县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1992年以来,省九三学社发挥科技人才荟萃的优势,按照“定点服务,坚持数年,做出实效,树立品牌”的原则,采取“九地合作”模式进行社会服务。“九地合作”中,抽调社里精英建立了260人组成的人才库,为“九地合作”开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并精挑细选建立了21个项目构成的社会服务项目库,比如绿色农业技术项目、生物技术、新农村节能绿色宜居住房建设等,在各市县推广,这些项目经济效益好、可操作性强,便于地方实施。
“九地合作”实施近十年,九三学社与阳泉、临汾、晋城、忻州、运城、吕梁和平鲁区、灵丘、清徐、陵川、泽州等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服务,让合作市县得到了实惠。绿色农业技术在全省8市21个县推广,帮助岢岚县扩大红芸豆种植5万亩,在晋城种植冬小麦1万亩,运城种植绿色小麦8000亩,大同、朔州、吕梁种植马铃薯3万亩,改良朔州盐碱地1万亩,在右玉种植小杂粮7500亩,陵川县种植土豆3500亩,泽州县示范种植中草药10亩,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平均增产达到20%以上。“九地合作”还在阳泉推广了生物有机肥试验,受益户达40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此外,还分别与运城市、吕梁市进行科技合作,重点服务两市的农业、新农村建设、煤化工业、环保、旅游和食品加工与检测等。
今年,省九三学社为了巩固扩大“九地合作”成果,制订“2011—2015年社省委社会服务工作发展规划”,继续扩大“九地合作”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和食用菌产业化取得的成果,继续大规模推广马铃薯、冬小麦、豆类等绿色种植。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主委刘滇生说,开展“九地合作”社会服务工作,既造福三晋群众,也提高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水平,扩大了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