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剂名声让滥用者给毁了 销量大减,每天都在赔钱 |
发布时间:2011-5-12 |
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精……近一段时间以来,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在这些事件中,均有一个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如今的消费者,已是闻“添”色变。然而,食品添加剂本身何其无辜!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从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几乎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已有2000多种。问题出在添加剂的使用者身上——超范围超剂量滥用,甚至使用非食用物质。
对于食品添加剂乱象,任何一个以民生为重的政府都不会听之任之。5月3日,山西省政府召开第83次常务会议上,重点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将添加剂等6类食品作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而在此前的4月底,卫生部公布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添加剂,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
今日起,本报推出“关注食品添加剂”系列报道,希望通过工作人员的调查,凭借专业人士的剖析,揭发不法厂商滥用食品添加物的黑幕,披露监管环节的漏洞和缺失,拨开笼罩在食品添加剂上的种种迷雾,消除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还消费者一个清明净朗的食品消费环境。
染色馒头、牛肉膏精、奶精奶茶……近来,由食品添加剂频频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食品添加剂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考验。
食品添加剂本身“无罪”,问题出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身上。
目前,太原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经营情况如何?下一步,流通监管部门会对食品添加剂经营户如何监管?
销量大减,每天都在赔钱
5月9日,工作人员来到太原市五龙口街,进入山西义利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大门,10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摆着许多货架,大蒜粉、咖哩粉、加浓麦芽粉、肉食添加剂等食品添加剂,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让人眼花缭乱。由于鲜有顾客光顾,十多名店员显得百无聊赖、无精打采。“食品添加剂销量大减,公司每天都在赔钱。”该公司经理韩春锁,自1993年开始经营食品添加剂至今有17个年头,面对惨淡的生意,显得十分无奈。“去年1-4月,公司食品添加剂营业总额超过100万元。今年前4月,公司营业总额只有24万元。”韩春锁介绍,食品添加剂除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外,还能延长保质期,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但近一段时间以来,染色馒头、牛肉膏精、奶精奶茶等食品安全事件,都少不了食品添加剂的身影,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谈之色变。含添加剂的食品卖不出去了,生产企业用量下降,直接导致添加剂销售公司业绩下滑。“维持公司正常运营,每天至少需要1万元进账,进入5月,公司添加剂销量还在继续下滑,现在公司每天营业额不到1000元。”韩春锁介绍,目前公司陷入进退两难境地。退出添加剂行业,手里有许多库存,先得把剩余添加剂卖完。自己也曾考虑把没开包装货物,退给进货厂家。厂家负责人则表示,接受退货没问题,但结不了现款。可继续坚守添加剂行业,十多个员工都要生存,工资、房租怎么解决?“食品添加剂是国家允许生产的,我们所有产品都从北京、上海等正规企业进货,最近,几乎没人来买食品添加剂。你说有什么办法?”韩春锁无奈地说。
悄然改行,货架上难寻添加剂
从太原火车站顺着建设北路往北,路边有许多门店,许多店铺广告牌上“专营食品添加剂”字样十分醒目,与海鲜批发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这些添加剂经销店生意冷清,有些食品添加剂经销商已悄然改行。
在顶好海鲜批发市场对面,有一家“同利食品添加剂”经营店。进入店内,西餐原料、冷饮原料占据了货架主要位置,食品添加剂在货架上很难看到。
该店负责人郭涛介绍,自己是从2009年开始从事食品添加剂经营业务,市场最好的时候,食品添加剂经营品种有20多个,最近经过调整,食品添加剂在公司经营项目中所占比重降至一成。“买的人少,不能一棵树上等死。”郭涛介绍,自从瘦肉精等被曝光后,执法人员经常来检查,加上消费者惮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不少老客户都减少了购买量,导致营业额直线下滑,新客户上门购买添加剂的更少。其实,店内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全部通过“QS”认证,并没有国家禁止的47种非法添加物。
在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市场,工作人员进入“太原市隆翔餐饮配料总汇”,该店过去主营肉香王、肉宝王、鸡汁等多种食品添加剂,从上月起,该店开始转行经营酱油、醋等调味品。据经营者刘振荣介绍,自己从事添加剂批发有3个年头,为了证明所售添加剂是正规渠道购进,自己还专门去买了台复印机,只要顾客从店里买添加剂,自己会主动提供相关手续。即便这样,还是卖不动。
顾客寥寥,只好赔本赚吆喝
“房租一个月要2000元,专卖部营业额上个月只有3000多元。”在太原建设北路“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太原专卖部,佘勇军经理感慨:“现在人们几乎是谈‘添加剂’色变,这时销售食品添加剂,难度可想而知。”“食品添加剂本身并没有过错,但现在受到的影响却最大。”佘勇军介绍,自己从业多年,常年与食品添加剂打交道,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实际上是非法添加物,不属于添加剂的范畴。其实,许多时候,添加剂是替非法添加物和添加剂滥用行为“背了黑锅”。“各种添加剂使用标准,国家都有详细规定,我们专卖部只管卖,至于商家如何正确使用、使用量是多少,这需要使用者按照产品的相关说明自己来定,如果有商贩利用添加剂制假就属于违法行为。”佘勇军介绍,在餐馆,大厨如何使用添加剂,旁人很难知道,即使大量添加,也很难被抓到现行。与其他批发店不同,自己所在专卖部为添加剂生产厂家专卖点。为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销售食品添加剂时,不仅消费者要看专卖部相关手续,专卖部也要看购买者相关手续。“专卖部每天在赔钱,但公司还是让继续坚持,我们目前主要工作,就是宣传、讲解。”
有些店铺,已经关门谢客
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市场东大库房附近,有一家“宝泰食品添加剂”经销店,5月10日上午,工作人员来到这里,经销店拉着蓝色卷闸。按照宣传板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工作人员联系到该店负责人张丰菊。据其介绍,最近由于食品添加剂生意不好,前几天,自己将店内3名员工辞退,目前,还剩下1名小伙计。“店开张也没有人来进货,这几天只好关门谢客。干了这么多年,想转行也不容易,还是走着看吧,也许躲过了这阵‘风头’就好了。”
“光卖添加剂,我们店可能早关门了。”在省城万吉海鲜市场入口处,有一家“太原市鑫国泰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证照经营范围,有“食品添加剂”字样。
该公司总经理李建军介绍,他们只有5个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最近一段时间,食品添加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潮”,整体败走“麦城”。公司开业之初,估计到专营添加剂风险大,采取了批发冰淇淋、咖啡、酱料的同时,经营烘焙类食品添加剂的模式。从近期来看,添加剂销量确实下降。
随后,工作人员对省城建设南路、五一东街等添加剂经销店集中街道进行了走访,发现确实存在添加剂经销店关门谢客现象。
逐一排查,来向去向建台账
为将国家工商总局“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省工商局安排,各市工商执法人员要加大排查力度,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店、不留死角,做到对辖区经营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食品添加剂的来向和去向建立台账、底数清楚。在此基础上,严格准入监管,加强主体准入监管,把好食品流通许可准入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加强客体准入监管,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质量准入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另外,加强案件查办,加大惩处力度。
太原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太原市有专营食品添加剂经营户60余户,对食品添加剂市场整治,工商部门已经进行了部署,工商执法人员将督导食品添加剂经营者,逐个品种自查,对于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清晰、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工商人员将封存登记、追溯供货源头和销售流向。
五龙口是太原食品添加剂主要批发区域,对这一块监管,工商部门最近明显加大了力度。负责该辖区监管工作的太原工商迎泽分局车站工商所所长武红介绍,目前,辖区13个食品添加剂经营户全部到工商部门办理了备案登记。下一步,工商执法人员会加强监管,对食品添加剂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清楚的食品添加剂经营者,工商部门将一律责令停业整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