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场转身万民期盼--看山西全民健身中心如何行动 |
发布时间:2011-5-9 |
自从山西体育场实现成功转身,于2010年底更名挂牌后,新面世的省全民健身中心如何运作就成为了万民关注的热点。在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今年3月开始实施后的近两个月里,走进这里造访,感受到的完全是群众体育的浓厚氛围。记者了解到,在寅去卯来迎接“两节”到来的时候,正是这里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刻:从春节的鞭炮声中开始制订计划,到元宵节炫丽的烟花火幕中运作方案,经过整个健身中心上下几十天的忙碌和辛勤劳动,到春暖花开之季,一份惠及老百姓的全民健身大餐已经全方位呈现给社会。
民众的期待变现实:免费开放体育场
3月5日早上6时半,体育场的大门像往常一样打开了。不过,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以往进来的是几十个人,进行专业性的慢跑、快跑和各种专项训练,且都是年青运动员;而今天进来的是上百人,男女老少都有,活动的项目五花八门:有长跑的、快步走的,打拳的,还有成堆踢毽的、跳健身舞的……
山西体育场自从1991年建成使用后,一直是专业运动队训练、比赛或组织大型赛事、文艺演出的地方,而群众自由自在走进这座运动场进行健身活动,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也许这一天是山西体育史上最应该珍视的一页。自从2009年作为山西十大工程之一、包括有一场四馆的山西体育中心开建后,有20年历史的山西体育场今后的用途便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卖掉这块地方,改作它用建立商业区的说法,风行一时。这是体育爱好者和广大群众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这座曾经举办过第八届省运会、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足球联赛,获得过 “鲁班奖”、被誉为“亚洲一流”的运动场,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也成为了见证山西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
关键时刻,山西省体育局力主保留这座体育场,并且拿出了将省体育场改建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的思路。局长苏亚君对记者多次表示:全民健身事业是党和政府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为百姓创造更多的健身场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发动社会力量,走市场运行之路,将省体育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以改变山西群众体育落后的面貌,满足社会健身和体育活动的需求。
体育人的努力,使省体育场华丽转身,把全民健身的权力,真正交给了群众。从3月5日开始,每天早晨6时半至8时半免费开放体育场,这正是省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方案中为群众推出的晨练活动部分。
组织此项活动的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体育场周边大约有40万居民,今后每年的8月8日全民健身日,将全天开放。从头几天开放的情况来看,人数呈逐日上升趋势,第一天有200多人,到3月底,人数达到800多人,到4月底,人数已经突破了千人……
从孤零零的专业运动员训练,到成百上千群众的健身锻炼,让人看到的是体育巨大的变化,折射出的是山西体育先进的理念。据介绍,省全民健身中心还将根据情况逐步推出有组织、有培训的多项低价位项目活动和组织比赛:网球场修整后,足球场地待草坪返青后,逐步组织更多的单位、机关和学校的网球、足球活动……记者采访了几位晨练者,他们的感受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太兴奋了,太激动了,走进体育场进行健身活动,感到自己已经从一个体育的观众变成了体育的主人,这是我们最盼望的事,也是体育的巨大进步!
公众关注的焦点:体育场要改建成啥样?
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的牌子挂出来了,体育场免费向公众开放是体育部门由专为竞技体育训练服务转向也同时为全民健身服务的标志性转变。但这里的负责人白维云告诉记者:这只是实践公众服务的第一步,还属于起步阶段,要把路拓展铺远,就要看能否将体育场改建成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活动场所,这才是长久之计。
改建体育场,谈何容易?这座省字号的大型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观众坐席达3.5万,要将这空旷、宏大的建筑改建成既保留体育风格,又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集大众运动、健身、比赛交流于一体的公共场所,不仅因工程浩大而国内鲜见,更因其复杂性、难度甚至要超过建场的过程。苏亚君在谈到改建的构思时这样描绘:既然是全民健身中心,有这么大的地方,就应当把群众喜欢的足、篮、排、乒、羽、网、台、壁、毽球和游泳、武术、健美、瑜珈、围棋、健身操、秧歌、田径等项目都包容进来,进行整体规划,统一运作,让这里的每一平方米都发挥出社会效益,力争把这里打造成为具有品牌型影响力的健身中心。
跳跃型的思路需要缜密完善的改建方案来体现。2009年初,刚到省体育场(省全民健身中心前身)任职的李崇善便担纲起大任。李崇善时年已58岁,此前一直从事体育产业工作,曾有多次以市场模式成功运作省运会和参加全运会的建树。接受任务后,他顾不上年龄大和多年的劳累,立即进入角色。搞调查,摸家底,组织工程人员拿方案,召集内行征集意见,交流信息。两年时间,他整理出几套不同的改建方案,仅资料纸张就厚达上百张。他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对体育场改建后的运作模式、运行机制、运作管理制定出了方案,为探索全民健身管理体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他说:“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愿意奉献余热!”
2011年,当改建体育场的接力棒传到白维云的手中时,这位年龄仅41岁的首任省全民健身中心主任深深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他表示: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关系到群众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只有搞好健身才能发挥出体育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他立时开始了体育场职能转变后的工作,为改建场地创造着一切条件:治理脏乱差,改善环境,增加体育场周边亮度;为了吸引更多的百姓健身,特做了两块写有“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的大型公益广告牌进行宣传;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增加管理人员,合理处理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在不影响运动队训练的情况下,为群众创造更多的活动时间,每周为球类爱好者开放足球场和网球场一次,使体育场成为全省实现每周为群众免费开放35小时的首个体育活动场所。
对于体育场的多种改建方案,集中起来是两种,一种是封闭型,一种是开放式。开放式可以保留体育场原貌,但开放受到限制,难以创造维护自身运行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给国家带来经济包袱;封闭式难以保留足球场、田径跑道原貌,但却可以开发2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项目的场所,并可以在周边建起游泳馆、篮球场、小型足球场,再加上现已建成的全省最大的羽毛球馆,完全可以将这里建成各种效益俱佳的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苏亚君表示:我们从最大满足群众化和保证运行机制目标出发,倾向于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型相结合的方案。
体育场地是全民健身的理想载体,但场地之少且分布不合理却是山西之痛,因此我们对这座老体育场的转身充满了期待。尽管改建方案还没有确定,但一幅美景图案已展现在民众的面前,群众热望改建方案能够成为现实。许多健身者希望我们通过报纸表达他们的肺腑之言: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啊,大家盼着这一天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