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滚动新闻: 
汽 车

武汉乡村游客体验晒秋

乌梁素海:鸿雁飞过芦

临县:湫河大地春耕图
 
当前位置:首页-> 汽 车
缪雪中:踏入汽车行业便是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发布时间:2011-5-4

来源: 网易汽车

    网易汽车5月3日报道 浙江台州,弹丸之地,先后走出了李书福和缪雪中两位汽车大鳄。他们都继承了台州商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穷,敢想敢干的特质,面对机会敢为天下先,认准的事不放弃,无所畏惧。“台州第二个汽车狂人”、“吉利少帅” ……缪雪中自18岁出道以来,就被深深的打上了“李书福”的烙印。

缪雪中:踏入汽车行业便是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我的成长可以说非常简单,应该讲分三个阶段,18岁进入社会,在吉利干了15年,到2002年6月份出来自己创办了吉奥,一直到去年12月9号正式跟广汽合作。”广汽吉奥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缪雪中缓缓的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风轻云淡,一如4月的天气。

   把苦难当成人生的财富

   “努力”与“拥有”是人生一左一右的两道风景线。人生最美最不能逊色的风景应该是努力,努力是拥有之母,拥有是努力之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71年出身的缪雪中没有可以炫耀的出身,没有值得骄傲的学历,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父母最值得骄傲的孩子。

    隆冬季节出生的他被父母取名“雪中”,17岁那年,辍学回家的缪雪中跟随婶婶叔叔到上海做起了生意,走街串巷的把浙江制造的塑料制品(如水桶、面盆之类)与上海人换粮票,再用粮票去换现金。十来个男男女女挤在一个房间里打地铺,无论春夏秋冬,早上4点多起床,晚上8、9点钟回家,每天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城里要喝、售卖。缪雪中常开玩笑说:“要不是当时背上东西太重,发育不良,也不至于就现在的身高。”

    那一年,缪雪中挣了2000多元,是这十几个人中挣得最多的,他帮家里还清了债务,别人都夸他能干,只有缪雪中心里清楚,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努力。无论刮风下雨,缪雪中都坚持外出,走街串巷,可以说,上海的每条弄堂他都走遍了,哪里是死胡同,哪里是通路,他都了如指掌。

    多年以后,缪雪中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道:“勤奋、勤力才锻炼人的意志,成就人的成长;把苦难当成人生的财富,才能真正明白生活的真谛;把吃苦作为生活的必须,才能赢得更多的幸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今后的日子里,缪雪中一直以此激励自己。

   “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

    1987年正月初七,是缪雪中第一天到北极花冰箱厂(吉利集团前身)报到的日子,“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从那以后的16年,缪雪中跟着比他大不了几岁的李总(李书福)走南闯北。“当时,到吉利工作,根本不知道薪酬多少、前景怎样,但冥冥中就觉得对吉利,对李总充满信心,好像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进入北极花冰箱厂的缪雪中并没有像当初期待的那样做销售,而是从送货员开始。送货员既单调又枯燥,也很辛苦,但是缪雪中却觉得这比在上海街头叫卖好多了,因此格外的勤奋,就这样,他得到了李书福的肯定,开始真正跑起了业务。10元的地下室、方便面、一次次的软磨硬泡,让缪雪中在短短3年成为了北极花冰箱厂的供销科科长。

    到1990年的时候,李书福转行干起了装潢材料,缪雪中负责其中的采购工作;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的道德修养让他拒绝了所有的“猫腻”,虽然缪雪中丧失了“致富”的机会,却在李书福心目中积累了诚信。于是,3年后,缪雪中成为了供销部长,既管供又管销。

   “当年正好吉利开发了一种新型装饰材料,但市场反映冷淡,无人问津。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提出我直接去开店。”当时的缪雪中一无资金,二无店面。诚信,在关键的时候帮了缪雪中。李书福大手一挥:赊账。三千多万的货款,没有任何抵押,就这样到了缪雪中达到手里。他开着摩托车到宁波、杭州、上海,直接进工地推销,慢慢的这种新型装饰材料得到了市场认可,店面逐渐扩张到北京、天津、乌鲁木齐、南京、昆明等地,销售额也节节攀高。

    踏入汽车行业便是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缪雪中曾经戏说:“踏入汽车行业便是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90年代中,摩托车是比较时髦的代步工具,而台州的摩托车产业也非常发达,一度成为了中国的“摩托之乡”。1997年的时候,缪雪中看重了摩托车行业,开始租用吉利的厂房生产摩托车,“厂房房租很昂贵,但是效益还不错,虽然大部分都贡献给了吉利,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值得。”缪雪中对摩托车事业给出了最终的评价。

    两年的摩托车生产如火如荼,而这时,李书福邀请缪雪中到吉利,造汽车。那时的李书福被人称作“疯子”,没有人看好他的造车事业。缪雪中怀报感恩之心回到了吉利,那时候的他,对汽车可以说一无所知。“那时候,对于汽车行业,我可以说是个门外汉,没有一点经验,‘无知者无畏’啊,要是当时了解汽车行业,我也许就不会贸然闯入了。”

缪雪中:踏入汽车行业便是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缪雪中经常亲临一线查看生产情况

    就这样,缪雪中成为了吉利豪情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999年的1600辆,到2000年的10008辆,2001年的2.4万辆,吉利用手工敲敲打打的产品,创造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奇迹。当时年仅30岁的缪雪中升任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裁,被媒体称作“吉利少帅”。

    2002年,在吉利终于被人们认可的时候,缪雪中选择了离开。不是因为背叛而离开,是因为缪雪中觉得自己的能力到了极限,“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因为在吉利干了15年以后,觉得自己的能力水平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再在吉利呆下去会制约影响吉利的发展,所以当年我跟李书福董事长提出来。”

    至今,缪雪中不悔,只是感到遗憾。“那时候离开还是留有遗憾的,我没有跟战友们告别,从国外出差回来就没有回去了。”

    另辟蹊径错位竞争 以国外市场反哺国内

    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缪雪中又一次来到上海,不过这次却是以学生的身份,他先后在复旦大学的总裁班和上海交大EMBA就读、充电。2003年,响应台州政府的“回归工程”,号召,他回到了家乡台州。

缪雪中:踏入汽车行业便是苦海无边,回头无岸


缪雪中(中)向当时的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左)介绍吉奥展车,李书福(右)陪同

   “刚开始自己创业的时候,没有资源,无论是资金也好,人手也好,技术也好(都没有),我们是在“三无”的情况下创办了吉奥。”台州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当前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汽车制造行业,那是吃钱的机器,不过得益于股份制经济模式,缪雪中拿到了4.5亿的启动资金,开始了自己的“造车梦想”,吉奥汽车在台州这块土地上滋长起来。

    台州商人的精明这时候体现了出来,缪雪中虽然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这时候进入汽车行业时机并不对,因此他没有直接进入,而是选择了迂回的方式。他通过收购湖南一个获得市场准入的小型汽车生产厂,开始生产皮卡。从工程立项到新车下线只用了168天的时间,在2004年3月的时候,一款缪雪中亲自命名的皮卡“猛将旅”下线。

    单飞之后的缪雪中并没有以“搅局者”的身份出现,而是错位竞争,放弃了轿车业务,以“做强皮卡、做大微车、做精SUV”为目标。从此,缪雪中和李书福各行其道。

    在缪雪中看来,皮卡、微车、SUV这三个看似小众的汽车市场,实则蕴藏巨大的空间。微车自不必说,虽然单车利润不高,但广大二三线市场销量巨大,皮卡则是美国几十年来销量第一的车种,SUV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是越做越大,反而是轿车市场利润空间在萎缩。

    在2004年吉奥汽车开始起步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正遭遇寒冬。缪雪中果断的制定了“半出口、半内销”的方针,以国外市场反哺国内。

   不挖吉利人

    解决了生产资质和资金问题,接下来就是人才。缪雪中知道,民营企业造车往往没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只能靠廉价取胜,而这恰是汽车企业长期发展中最大的障碍。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招揽研发人才,这个问题被摆到了缪雪中的面前。但是,“不挖吉利人”却被缪雪中视为原则。

    吉奥汽车举步维艰,这时候更加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2005年年底吧,一个我最信任的人,在吉奥最关键的时刻离开了,当然我也找他谈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尊重他的选择,虽然人各有志,但是有时候想想,还是觉得很心酸。”台州汉子缪雪中这样告诉网易汽车。

    吉奥寻求人才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过,缪雪中先后招来了日本三菱汽车、韩国双龙等国际知名车企前技术高管,甚至还挖角到了原长安汽车(微博)的研究院副院长祁国俊担任吉奥汽车研究院的院长,足以说明其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缪雪中总是说,优秀人才创造优秀业绩,人才才是一个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到今天,汽车研究院里250多名研发人员中,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海归”就有10多名,广汽吉奥技术人员已占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显示全部  本篇文章共  1 [2] 页
下一篇: 穆勒:华泰1.5亿注入 萨博第三代93将引进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伙伴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10-2012 时闻网 All Right Resverd
晋ICP备11001619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100400005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 晋B2-2001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