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日的论坛大会上,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西洛、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就“大国的安全合作”,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就“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发表了演讲。苏西洛和陆克文均表示应打造“亚太地区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呼应。
印尼前总统苏西洛:亚太地区军事合作是薄弱环节
“就地区和平与安全而言,我认为,首先就是不能用‘一刀切’的简单策略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纠纷。”苏西洛在演讲中分析了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表示亚太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机制,只要各国保持对话与沟通,减少因不信任、不了解、沟通不当而产生的误判,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建立一个深度融合的共同体。他强调,希望大国之间的关系能保持和平、稳定,“因为大国一旦发生冲突,将是历史的倒退,并使得区域事务变得更加复杂。”
谈到亚太地区合作时,苏西洛说:“在我们的地区合作中,军事合作是一个薄弱环节,但是这种合作却是必须的。我认为,如果美国、中国、日本、印度、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国家能较多地共同参与联合军事演习,将有助于增强相关国家之间的军事互信,减少误判,进而减少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法德应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
“在过去20年,美国一家独大。没有遇到制衡,就会自大,就会犯错误。美国近年来的军事行动频频遭遇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德维尔潘在发言中直指美国如今仍充满浓厚的冷战思维,热衷于“拉帮结派”,他批评道:“军事同盟通常是战争的来源,而不是和平的保障。”
德维尔潘以北约为例加以说明,他认为这个军事同盟体系本身就非常不稳定,并不能保证参与国家的集体安全。因为一旦进入这个同盟体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会僵化,对非盟友的排他性就会非常强,反而容易使原有的力量均衡被打破。
“我不相信只要是某个大国就可以为所欲为,我相信的是对话和合作。”德维尔潘强调,中国可以成为推动和平的主要力量,希望包括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在内的多级力量,共同推动世界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前进。他还建议法国、德国应该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亚太地区需搭建机制性安全架构
陆克文以一口流利的中文开场,称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说,国际恐怖主义,俄罗斯与美国、欧盟因乌克兰产生的对立,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在东海、南海和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全球网络安全问题等是当前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挑战。对此,他表示必须维护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同时推动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制的完善。他说,当前亚太地区缺乏一个泛地区的机制化架构,如果有这样的架构就可以减少政治、安全、经济上以邻为壑的现象,现有的APEC和东盟地区论坛都没有政治安全机制。
他说,将来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要首先能解决地区内的基础性冲突,要能解决中美之前可能爆发的冲突,要能缓解紧张局势。该架构要能不断的改进,并产生机制性的文化,它要形成一种合作的习惯,而不是有了战争威胁和冲突危险时才启动,要建立起一种战略信任。只有搭建起这样的安全架构,才能进而打造“亚太地区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