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滚动新闻: 
公 益

武汉乡村游客体验晒秋

乌梁素海:鸿雁飞过芦

临县:湫河大地春耕图
 
当前位置:首页-> 公 益
“公益中国九人行”第二期开播:“环境公益诉讼元年新媒体对话”
发布时间:2015-5-28

    环境公益诉讼能否作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渠道?如何在积极开展公益诉讼的前提下,探寻出一条推动环保工作长足发展的路径?中国的环境之困,持续吸引着各方关注。5月25日下午,“公益中国九人行”第二期——“环境公益诉讼元年新媒体对话”接档来袭。本期活动聚焦于环境公益诉讼,围绕环境公益诉讼能否让污染环境的企业真正吃到苦头,能否真正成为悬在环境污染者头上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来展开探讨。

    2015年1月开始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资格进行了明确界定。节目现场九位专家从这个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的颁布谈起,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迫切性、发展历程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障碍等难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在节目一开始就表示,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他认为当前环境保护中NGO组织能够起到发现问题、调查取证、共同合作的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灿发教授就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都为弱势群体不敢起诉的现状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并提出公益诉讼当中行政公益诉讼比民事诉讼更重要的观点。“环境公益诉讼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对于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教授认为,“所有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希望能慢慢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条件,使环境公益诉讼能够顺利驶入法律的轨道。”

    在现场,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也分享了环境公益诉讼程序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他说:“诉讼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既可以维护公共利益,同时也能实现律师的自身价值。”

   “应该鼓励更多符合资格的组织来提起公益诉讼,一家或者几家来做不能成为一项制度,只有大家一起来做,这个制度才能真正成为治理污染的利剑。”民间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葛枫对于杨军律师提出的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立案受理难、证据收集难、判决执行难三大难题深有体会。

    2007年贵阳中院率先成立全国首家环保法庭以来,贵州法院先后审结了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贵州在环境公益诉讼推进中领先一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唐林法官针对环保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强调的公益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得牟利,法院却还要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当中收取费用的问题给予了解答。“法院的诉讼费不是法院的成本,而是国家的一种规费。现在有地方已经通过了生态保护条例,费用都是采取减免缓,所有的这些政策都只有一个宗旨,就是促进公益组织提起诉讼。”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所副主任於方,介绍了涉及环境诉讼案件环境损害评估的四个步骤步以及现实中出现的鉴定评估费用高的两个原因。

    针对当前环境公益诉讼的不利因素,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王振宇律师从立法完善、环保组织和律师规范、以及污染企业自律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节目最后,嘉宾们倡导社会中的每个人关注环保,专注环境公益诉讼,共同建立美好的家园。通过在线报名来到现场的清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与嘉宾们进行了互动。

   “公益中国九人行”是由新华网公益频道与新华善举基金联合打造的大型多媒体互动公益栏目,通过关注不同主题,每期邀请九位行业专家和思想者们就公众关注的公益热点话题、公益现象展开探讨和研究,采集大量案例和数据、形成行业报告,通过不定期的线上线下互动和新媒体融合手段的发布,碰撞公益智慧,传播公益理念,引领中国公益发展方向。

下一篇: 六早 百城联动公益中国行活动在山西各站圆满举
上一篇: 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 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伙伴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10-2012 时闻网 All Right Resverd
晋ICP备11001619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100400005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 晋B2-2001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