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总馆藏近596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158万余册,电子资源(折合)438万余册。具有鲜明的
邮电通信和电子学专业特色。
校外以个人名义可自费办理阅览证,要有单位介绍信,并持本人身份证、工作证到读者服务部办理。需收取押金200元;成本费10元,使用费每年50元。以学期为单位办理。
校外读者查阅书刊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证件,到馆办公室换取我馆介绍信后,各处、室方予接待。校外读者查阅本馆书刊资料,收取管理费2.00元。限本日内阅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阅览座位近3000个,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馆藏具有航空航天和工程特色。
须持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办理当天的临时阅览证,不收费。
北京林业大学
阅览室座位3258个,馆藏纸质文献137.35万册,电子文献 74.32万册,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生态环境学和园林学为特色。
须持本人证件到办证处办理临时阅览证。临时阅览证收费为2元/日,当日有效。
北京交通大学
阅览座位约2100个,馆藏资源以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451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62万余册。
校外临时来馆查阅资料人员,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并按规定付费后,方可入馆查找文献资料,有效期限为一天;需要定期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经同意后,可办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阅览证”或按相关规定办理校园“一卡通”,有效期限为一年。持有效阅览证或“一卡通”的校外人员可查阅北京交通大学主馆和东校区分馆的开闭架书刊库、阅览室的文献资料,也可按规定查阅电子文献和贵重书刊和古籍图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
馆藏文献涵盖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49个语种,文献总量110余万册,电子图书28万余册。以语言、文学、文化等资料为馆藏特色。
可持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办理临时阅览证,交纳服务费10元/证,当日使用,只可在开架阅览处阅览,使用电子阅览室需交纳电子资源使用费,10元/时。
中国农业大学
阅览座位2774个。藏书总量为170多万册,电子文献147多万册。馆藏文献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
其他人员可根据需要经图书馆审批同意后,办理临时阅览证,每学期收费100元。外单位读者来馆查阅资料,需交纳2.00元/天查询费。
(以上信息由各高校图书馆提供,如有变动以实际为准)
管理者说
北师大校庆日将开放图书馆
●刘松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本身就是不一样的,高校图书馆主要还是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很多财政拨款也是以学生数为标准。像北师大图书馆本身的资源、空间就比较紧张,再对外开放肯定会有困难。据我所知,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吸引人们来看书都会对外开放,但也有一些学生人数较多的图书馆照样是不允许校外读者进入的。
至于免费开放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目前来讲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很多数字资源我们都是向供应商购买的,这些资源有版权,供应商出于利益考虑都设置了相应的访问权限。我们也在尝试着免费提供一些讲义、课件等数字资源。在今年北师大的校庆日,我们的图书馆会对外开放。
图书馆互联互通更方便读者
●朱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有一种误读,认为大学图书馆开放就意味着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无条件向社会开放,所有人想进就进,但目前并不现实。我们也希望可以接纳更多的校外读者,开放图书外借服务,但这些年来北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断减少,使这些工作无法开展。
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更好开放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一个方式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各类图书馆之间搭建一个大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比如海淀图书馆的一个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借阅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彼此之间有认证关系后,借阅可能就会方便很多。这也是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在做的事情。
对开放不张扬也不拒绝
●杨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
对于校外读者来校图书馆看书,我们的态度是不去特别宣传,但对来者也不会拒绝。毕竟我们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无力接待大量的校外读者,同时我们也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校外读者利用到学校的资源。
一般来讲,通过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就可以在我们这办理当日的临时阅览卡,除了借书之外,读者可以进行图书阅览,无限制地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读书达人
更希望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
●李先生,中国科学院工作人员
由于学术研究以及个人爱好阅读的关系,我去过北京很多高校图书馆,基本每星期会去一次。总体感觉北大、清华的馆藏最丰富、合理,有些书只有这两所学校有。而且他们对新书的采购水平也比较高。
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不仅是资源的开放,也是服务的开放,像在北大读书,虽然用的是临时阅览证,但他们的服务还是很周到的,找书的速度也很快。
我认为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的意义已不像过去那样大,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未必会使图书馆人满为患。而且对大众来讲,更重要的是高校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的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