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 穿越历史
“世园会呈现的自然之美,是近年来西安生态环境改善、旅游特色嬗变的缩影”,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说,“凭借世园平台,西安旅游的自然生态板块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北京人刘晓娟曾在西安生活过,今年国庆节回西安旅游,看过世园会之后,还来到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参观。她说:“盛世记忆和绿色梦想完美融合,西安越来越像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园林城市。”
古都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书写了这块“天府”之地的历史盛景。人类活动长期影响,使西安周边生态深受重创,“八水”中的7条河流曾受到严重污染。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旅游长期只能展示“地下文明”,厚重而沉闷,远离绿色休闲。
位于西安东郊浐灞生态区的广运潭,曾是大唐长安城盛极一时的漕运码头。到上个世纪末,却因河流污染、过度挖沙、垃圾围堤而满目疮痍。6年来,西安市按照“先治理、后造城”的理念对浐灞地区进行大规模治理,形成有湖、有岛的良好生态景观,成了花园般的宜居新城,并于2007年获得了2011世园会的举办权。
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说,通过举办世园会,西安向世人展现了近年来向绿色城市转变的历程:近3年“蓝天”数都达到300天以上,已建成生态水面4.5万亩,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9.34平方米。
就像城市色调的转变一样,西安旅游的形象也“由灰变绿”,自然生态开始与历史文化同放异彩。
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康立峰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环城墙旅游带、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秦岭北麓生态旅游观光带、沿渭河休闲度假区逐步形成,楼观道文化展示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正在加紧建设,擦亮了西安“华夏古都、山水之城”的旅游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