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谈食品安全,安全两个字,除了表达一种渴望之外,用在其他地方,已是奢侈。一个要钱,食品价格狂涨,肉价凶猛,蛋价如一把刀,宰割民众;一个要命,化学药品、致癌物质如钱塘江的潮水,惊天动地而来。要钱又要命,人何以堪?
公共食品安全体系,只应问食品的安全或者不安全,合格或者不合格,给予安全、合格者合法经营的机会,而不给予不安全、不合格者合法经营的机会。至于在安全、合格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到何种程度,关乎市场竞争,却不在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之内。公共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在于集思广益,参与确定行业以及具体产品的安全、合格标准,在于恪守典章制度条文,恪守程序正义,接受群体监督与问责,将标准落在实处。在此以外的任意作为,都是粗暴干预市场,是乱作为。
现实的问题却是,整个食品安全体系到了崩溃的边缘,而症结所在,首先在于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没有能恪尽职守,不能在实际行为中科学鉴别、准确划分、规范保证食品的安全、合格。这已经做不到了,还要在此基础上,叠加所谓“笑脸”“平脸”“哭脸”的精细化、等级化管理,仿佛一个企业,造出来的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到处都响;除了轮子不转,到处都转”,它提出来的整改办法,竟是增加一条飞机生产线,“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奇迹”不断诞生出来,原因无他:没有制度化地确立权力的边界,给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逾越权力边界的机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权力应有边界的意识,只延续计划思维,迷信计划,迷信行政权力,夸大行政管理的效能,以为大地在我脚下、万民由我塑造,纸上谈兵,还自我感觉良好;推卸食品安全体系之所以到了崩溃的边缘,问题首先出在自己该作为时不作为、不该作为时乱作为的责任,将全部责任推给经营者;扩张权力,牟取利益——不满足于办一个合格证、收一次钱,谋求再增加三个证、收三次钱。结果,必然是权力恣肆,公共部门有无上之权,而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将更趋混乱,劣币将淘汰良币,食品将只伴随着不安全。
今夕何夕,民众在谈论食品安全,部门只想到钱财滚滚,推卸责任之余,将每一社会问题都当成了扩张权力、牟取利益的借口。总是这样,食品安全四个字,对于我们,就连希望都说不上了,只能悲哀地说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