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滚动新闻: 
民 生

武汉乡村游客体验晒秋

乌梁素海:鸿雁飞过芦

临县:湫河大地春耕图
 
当前位置:首页-> 民 生
中职和普高规模1:1发展 学生和家长:我要读普高!
发布时间:2011-8-18
  初中毕业,读中职学校还是读普通高中?在大学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的时候,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毫不犹豫

  1:1比例下家长的挣扎

  小龙中考考了408分,在省城太原,这样的分数不达该市确定的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后者是414分。太原市教育局规定,所有普通高中不得录取线下考生,据此,414分以下的考生都上不了普通高中。

  稳定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是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贯政策。另一项并行的政策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法就是扩大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实现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规模按1:1比例发展。为了实现这个1:1,各地都出台了稳定甚至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各类相关文件。

  "我知道太原市教育局的这个规定。不过,好多年了,周围分数不够的学生还不是照样上普通高中,家里有关系就行。"小龙的爸爸、妈妈四处托人找关系,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他们准备给小龙找个优质普通高中借读,然后找个差一点的学校挂上学籍。

  "上中职?坚决不去。"在小龙妈妈的眼里,那是没有希望考大学的孩子才去的,既然自己家里还有一点基础,就坚决不能让孩子上中职学校。

  山西省教育科学院职教中心副主任刘军义说,老百姓普遍的成才观念是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然后参加高考,升入大学。进入职业学校,是上不了普通高中 "迫不得已"的选择。家长想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这个现象在太原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普遍,特别是现在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现象和观念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此1:1与彼1:1实现的不同路径

  姚林娇对时下家长的想法很是感慨。1992年初中毕业后,姚林娇是很无奈地走进普通高中大门的。"当时在初三复习了6年,就为了上中专。那时,分数线中专比重点高中高,录取是先中专后高中,现在倒过来了。"

  有专家表示,从1985年到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和普通高中在校生数曾基本达到1∶1,中职学校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烈追捧。之后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录取率逐年提高,普通高中逐年升温,相反,中职教育开始门庭冷落,招生连年萎缩。

  再提1:1比例是在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要大体相当。这个目标的提出挽救了中职教育,招生数量开始增长。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惠民在2011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2006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当年全省中职教育招生21.6万人,2010年达到27.3万人。我省用5年时间,使中职教育招生增加近10万人,增幅超过50%,同时在校生增加了22万人,增幅也近50%。2009年,我省基本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

  如果说1985年到1997年的"1:1"是家长和学生自己选择的结果,今天这个"大体相当"多少带着些"赶鸭子上架"的意味,甚至有业内人士明确表示:1:1只是教育部门的一种理想,很难实现,即使"实现"了,也一定是带水分的。

  为什么?最直接和明显的质疑是生源不够。

  今年5月份,教育部下发《2011年度分省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随后《中国青年报》即以《教育部建议2011年中职招生820万被指脱离实际》为题,指出中职招生计划数字"虚高",并举例:2011年河北省中职招生计划44.5万人,与2010年基本相当,而在2010年,河北中考考生70万人,升入普通高中的达45万人,剩余的25万人一个不落都上中职学校,也完成不了招生计划。

  我省情况也大致如此。"今年全省中考考生46万多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6万多,未升学的20万考生全部都上中职,也完成不了教育部下达的25万招生计划,而事实是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选择去辍学打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刘军义说,各省每年都要想方设法完成招生任务,包括吸引复转军人、农民工等接受中职教育。全国情况基本相同,送教下乡、下矿、下社区等做法很普遍。

  社会地位、收入低人一等

  1:1的中职与普高规模屡遭质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和学生不想上,中职学校不受欢迎,不获认可。

  刘军义告诉记者,以前上中专对学生和家长非常有吸引力。"那时中专相对难考,生源是初中毕业生中最好的一部分。现在不一样了。所有普通高中录取完后,才是中职中专录取,生源基本上是最差的。以前考上中专后,身份从农民变为国家干部,户口也从农业转为非农业,国家还包分配。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中专就是脱胎换骨了。"

  姚林娇回忆说:"我姐姐在1989年考上了中专,家里还专门请亲戚朋友们吃饭庆祝,他们也都送了礼品,村里好多人都很羡慕。"

  "现在,上中职对家长和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职学校校长明确表示,"孩子能学到什么,将来就业情况如何,这是家长最关心的两大问题。而这两方面中职学校都没有什么突出影响,优势和特色都不明显,想让家长把寄予厚望的独生子女送来,确实勉为其难。"该校长表示,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实训条件等整体较差,有个别中职学校办学行为还存在问题,家长和学生在这里看不到未来。

  此外,中职教育人才低人一等的观念普通存在,这是目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不少专家都表示,重普高、轻中职的想法和做法不只家长有,教育领域内部也普遍存在。

  "不少人都认为上中职学校没面子、低人一等。"该校长表示,近年来国家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中职教育上投入大量经费,但中职教育的地位依旧很低。"在美国,原本可以被哈佛大学录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愿意弃哈佛而选择烹饪学校,因为喜欢,而从事烹饪的劳动价值并不比教授差。在发达国家,技能型人才与研究生结婚的事情也不鲜见,只要双方愿意,现实中不存在收入地位等方面的差别,大家平起平坐。这在国内几乎不可想象。"

  1:1比例还要坚持吗?

  在2011年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上,刘惠民表示,"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10年,职业教育仍要坚定不移地保证规模。

  "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已经达到27.3万人,这可能将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历史性高点。今后随着初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减少,要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的比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每年应基本稳定在24万至26万人。在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整个高等教育一半以上,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是大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明确指出,在各类教育中,中央只有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大力发展"的要求,这要求现阶段必须首先保证规模,这是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

  在国外,中职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非常普遍,比如澳大利亚、德国等超过 50%,2007年瑞典为58%,挪威达到60%,瑞士高达65%。

  "家长和学生都想上普高,但得看实际情况。"那位中职校长也表示:"所有考生都想上重点大学,难道就要多办几所重点大学满足要求吗?"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近年来严重的'技工荒'说明技能型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王耿升表示,在人才结构的金字塔中,普通劳动力是基础,数量最大,人数最多,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从教育角度看,目前全国同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我省为28%,大量人口要走向社会,面临就业。提高这个庞大群体的整体素质,要借助"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实现。

  据了解,现在中职学校招生不设分数线,学生愿意上就上,而且不断扩大招生对象,凡是愿意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

  "有必要也符合规律,关键是要解决大家都不愿意上的问题。1:1比例的实现重新回到主动了,才有希望找回曾经的幸福感。"那位不愿具名的中职校长说。
下一篇: 山西大学生村官2580人成公务员2972人进事业单位
上一篇: 有宝宝的年轻父母注意啦 奶粉漂洋过海入境小心超重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伙伴 | 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10-2012 时闻网 All Right Resverd
晋ICP备11001619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40100400005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 晋B2-200110011